化学性眼外伤又称为眼化学性烧伤,是由于化学物品的溶液、粉尘或者气体接触眼部所致的损伤,多发生于化工厂、实验室或者施工场所。眼部化学性烧伤后即刻出现灼痛、异物感、畏光、流泪、眼睑痉挛、视物模糊等自觉症状。根据酸碱的种类、浓度、剂量、作用方式、接触时间和面积等不同,临床体征表现差异较大。眼部表现结膜充血水肿、角膜水肿等。所有的化学性烧伤患者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疼痛和视力下降。
根据酸碱烧伤后的组织反应,可以分为轻、中、重三种不同程度的烧伤。
多由弱酸或者稀释的弱碱引起,眼睑和结膜轻度充血水肿,角膜上皮有点状脱落或者水肿。数日后水肿消退,上皮修复,不遗留瘢痕,无明显并发症,视力多不受影响。
主要由强酸或者较稀的碱引起,眼睑皮肤水泡或者糜烂;结膜水肿,出现小片缺血坏死;角膜明显水肿混浊、上皮完全脱落或者形成白色凝固层,治愈后可以遗留角膜瘢痕,影响视力。
多为强碱引起,结膜出现广泛的缺血性坏死,角膜可呈现全层灰白色水肿混浊。角膜基质溶解,出现角膜溃疡或者穿孔。可以引起葡萄膜炎、继发性青光眼和白内障等。角膜溃疡痊愈形成角膜白斑或者角膜穿孔形成粘连性角膜白斑。一般会造成睑球粘连、假性翼状胬肉等并发症。
化学性眼外伤是由眼部接触酸或者碱性物质引起,酸对组织蛋白有凝固作用,碱能溶解组织的脂肪和蛋白质。化学性烧伤遇水所产生的热效应可以造成热灼烧,使组织遭受双重损害。有毒的化学物质可以直接造成眼部损伤,也可以间接导致视路损伤,造成视功能损害。损伤各年龄段均可发生,经常从事、接触化学性物质的特定人员更容易发生。
酸对组织蛋白有凝固作用。浓度较低时,仅有刺激作用。强酸能使组织蛋白凝固、坏死,凝固蛋白可以起到屏障作用,能够阻止酸性作用向深层渗透,组织损伤相对较轻。
碱性烧伤多是由于氢氧化钠、生石灰、氨水等引起。碱性物质可以与脂肪发生皂化反应,溶解脂肪和蛋白质,与组织接触后很快渗入到深层和眼内,使细胞分解坏死,碱烧伤的后果严重得多。
有毒的化学物质经过呼吸道、消化道、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处引起全身中毒外,也可以损伤视器官,造成急性或者慢性职业中毒性眼病,也可以作用于视中枢、眼球运动中枢等造成视功能损害。
化学物质的伤害是最大的诱发因素,如一氧化碳、有机磷急性中毒等。
化学性眼外伤是眼科临床常见病、多发病,占工业眼外伤的第三位,占眼外伤的7%~10%左右。化学性物质所致的眼外伤中17%为固体化学物质,31%为液体,52%为化学烟雾。由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用到的碱性物质的机会多,碱烧伤的发生率是酸烧伤的两倍。
化学性眼损伤各年龄段均可发生,青壮年、儿童、男性更多见。与工作性质、生活环境有关,经常接触化学物质的人群为高发群体。
化学性眼外伤的主要症状为眼刺激症状以及眼结构的改变,如灼痛、异物感、畏光、流泪、眼睑痉挛、视物模糊、结膜充血水肿、角膜上皮脱落或者基质水肿混浊,甚至角膜溶解坏死。其严重程度与化学物的浓度、剂量、作用方式、接触时间和面积等不同,其表现则有不同,而且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发生。
化学性眼外伤患者主要会出现眼痛、怕光、流泪、眼睑痉挛、视物模糊以及眼睑充血水肿、结膜充血水肿、角膜上皮脱落或者基质水肿混浊,甚至角膜溶解坏死等,前房可见炎症细胞和闪辉以及纤维素样渗出。
严重的化学性烧伤,尤其是碱烧伤,可以引起角膜溃疡或者穿孔,还有瞳孔缩小等。
化学性眼外伤由于结膜上皮的损伤缺损,在痊愈时可以造成睑结膜与球结膜发生粘连。
化学性眼外伤可以损伤眼睑组织,在炎症组织修复过程中发生瘢痕化,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眼睑内翻或者外翻,而形成眼睑畸形。
化学性眼外伤眼表组织损伤,可以引起结膜、角膜上皮瘢痕化,也可以引起结膜杯状细胞破坏减少,这些都可以引起眼睛干涩不适,导致干眼症发生。
化学性眼外伤患者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对于控制病情、改善症状、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,尤其对于从事、接触化学物质的高危人群(如化工厂、实验室、施工场所等),特别是接触粉尘或者气体的高危人群,要定期进行筛查。对于有疑似化学性烧伤临床表现的患者,更应该及时就诊,以明确诊断。本病需要与眼部热烧伤、紫外线损伤等其他眼外伤鉴别。
从事、接触化学物质的高危人群(如化工厂、实验室、施工场所等),特别是接触粉尘或者气体的高危人群,要定期进行筛查。
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眼睛灼痛、异物感、畏光、流泪、眼睑痉挛、视物模糊以及眼睑充血水肿、结膜充血水肿、角膜上皮脱落或者基质水肿混浊,甚至角膜溶解坏死时,应及时就医。
已经确诊化学性烧伤的患者,除立即争分夺秒现场彻底冲洗眼睛抢救外,更需要到眼科立即就医。
绝大多数化学性眼外伤患者优先去眼科就诊,限于卫生条件的可以去急诊科就诊。
是否接触过化学物质?酸碱性质及浓度?
是否现场充分冲洗?是否对眼球施加压力而造成二次损伤?
目前都有什么症状?(如灼痛、异物感、畏光、流泪、眼睑痉挛、视物模糊等)
是否有以下症状?(如眼睛疼痛、视力下降等症状持续恶化)
发生眼外伤后自己做过什么处理?
裂隙灯显微镜可以明确诊化学性眼外伤的程度、部位,以判断病情预后等。如眼睑、结膜、角膜、巩膜、房水、虹膜、晶状体等病变。
检眼镜可以了解眼底是否存在结构异常,如玻璃体、视网膜有无受累以及病情程度等。
pH试纸测定可以明确是何性质的化学性眼外伤,也可判断清洁水冲洗眼睛是否彻底的客观标准,要求达到pH值为7为止。
化学性物质接触史、典型的眼化学性眼外伤症状,如灼痛、异物感、畏光、流泪、眼睑痉挛、视物模糊以及眼睑充血水肿、结膜充血水肿、角膜上皮脱落或者基质水肿混浊,甚至角膜溶解坏死等,加上pH试纸测量以及外伤史,基本可以明确诊断本病。
注意鉴别其他原因所致的眼外伤:
多见于高温液体,如铁水、沸水、热油等溅到眼部眼球的热烧伤,眼睑发生红斑、水泡、结膜充血水肿及结膜轻度损伤。
多见于接触电焊、高原、雪地以及水面反光者,有剧烈的畏光、流泪、疼痛、眼睑痉挛等,角膜上皮点状脱落,一般不会立即得病,而是接触紫外线后3~12小时发作。
化学性眼外伤首先需要现场的紧急措施,是处理眼化学性烧伤的最重要一步。后续治疗目标是重建和保持健康的角膜上皮,控制胶原合成与胶原溶解之间的平衡,减少后遗症如角膜白斑等发生。
化学性眼外伤患者需争分夺秒地在现场就地取材彻底冲洗眼睛,使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。冲洗时翻转眼睑,转动眼球,暴露穹隆部,彻底将化学物质洗出,至少冲洗30分钟或者20升液体。送到医院再冲洗,直到pH值正常7.0为止。
局部或全身使用可以达到控制感染目的。口服氟喹诺酮或者头孢霉素类药物,可预防革兰阳性菌或者革兰阴性菌感染。
如泼尼松,局部或全身使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形成。
有助于防止角膜溶解、穿孔,如四环素类药物、维生素C、半胱氨酸、海藻糖等。
使用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、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等,可以加速眼表上皮的再生和修复。
如肝素等,早期使用可以减轻结膜缺血性坏死,有助于预防睑球粘连。
如果球结膜有广泛坏死或者角膜上皮坏死,可以早期切除,防止睑球粘连。角膜溶解变薄需要进行全角膜半层移植手术。根据病情可以考虑羊膜移植、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。
需要进行手术充分分离眼睑与球结膜的粘连,使眼球恢复正常运动功能。
需要手术将眼睑整形,恢复眼睑正常形态,避免眼睑内翻或者外翻,影响眼表正常功能。
早期卧床休息,闭眼让眼多休息。中、晚期可以进行适宜运动,如步行。
早期使用阿托品滴眼液散瞳,有助于防止虹膜后粘连,减轻眼睛疼痛不适。
化学性眼外伤通过及时、正确、规范化治疗,包括局部或者全身药物、手术等治疗,多数预后好。早期及时复查,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是关键。中、晚期需要定期复查,预防并发症发生发展。
化学性眼外伤属于眼科急诊,需要现场急救。后期的药物或者手术治疗,经过1~12个月的治疗一般会治愈。部分严重,尤其严重碱烧伤者,可留下永久眼部畸形、视力下降,甚至眼球萎缩。
化学性眼外伤患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。
化学性眼外伤患者在治疗刚开始时,需至少每天上、下午各复查一次;待炎症控制后可以一周复查两次。
化学性眼外伤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、少食多餐,避免不规律进食、暴饮暴食。多食用粗纤维食物,如谷物、麦片等,避免进食辛辣、刺激食物。
宜吃高蛋白饮食,促进组织修复,如瘦肉、鸡蛋、奶制品、豆制品。
多吃水果、蔬菜,如苹果、梨、西瓜、西红柿、芹菜等,补充维生素,有利于炎症吸收。
宜吃富含钙质的食物,有助于术后恢复,另外高纤维食物有利于大便通畅,可以避免用力导致角膜穿孔。
不吸烟、不饮酒。
避免食用辛辣、刺激食品,不吃肥甘厚腻食物,如生葱、大蒜、辣椒等。
化学性眼外伤患者的护理需要及时、正确指导使用药物,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。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,减轻气恐惧心理,同时给予安全护理,确保安全。
了解各类抗感染、胶原酶抑制剂等药物的作用、剂量、用法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,正确服用。
早期卧床休息,让眼多休息,中晚期可以进行适宜运动,如走路。
保持心情舒畅,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保持伤口清洁,防止感染是关键。手术后不要洗脸,避免伤口感染。手术后出现出血可以考虑包扎或者冷敷,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。
手术后注意让眼多休息,不看手机电脑,最好半卧位。
化学性眼外伤患者需早期进行角膜、结膜监测,如定期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,避免角膜溶解、穿孔。手术后需要观察伤口有无感染、愈合是否良好。
化学性眼外伤患者在角膜炎症期、溶解期,需要保持大便通畅,避免咳嗽、打喷嚏等用力的活动,防止角膜穿孔。
预防化学性眼外伤应注意好安全教育,化工厂、实验室、或者施工场所的人员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是关键,可以配戴防护眼镜。
对于从事接触化工厂、实验室、或者施工场所的高危人群,一旦出现眼睛不适需要及时筛查。
对于从事化工厂、实验室、或者施工场所、幼儿园、中小学校的人员,应树立安全意识,采取配戴防护眼镜等措施。
改善所在工作环境条件,比如安排通风排气好的设备,有备用自来水,加强环境监管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