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骨髓炎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,在儿童多为急性骨髓炎迁延所致。在成人常常是创伤后骨髓炎,包括手术,特别是内植物术后骨髓炎,属非血源性。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增粗、组织厚硬、有色素沉着、周围肌肉萎缩等症状。急性发作时可有全身中毒症状,年幼者因炎症可导致关节屈曲畸形。
儿童多为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迁延所致。
成人常常是创伤后骨髓炎,包括手术,特别是内植物术后骨髓炎,属非血源性。原因在于开放损伤造成骨污染,损伤软组织和骨组织的失活利于细菌生长繁殖。
慢性骨髓炎在儿童多为急性感染期未能彻底控制,反复发作演变而成,成人常因为开放损伤后造成骨感染。好发于急性骨髓炎患者、受开放损伤者、糖尿病患者,当患者免疫力低下时不易抵抗各种感染而致病。
急性感染期未能彻底控制,反复发作演变成慢性骨髓炎。
常常是创伤后骨髓炎,在于开放损伤造成骨污染,造成软组织和骨组织的失活,利于细菌生长繁殖。
免疫力低下者不易抵抗各种感染,如糖尿病和动脉硬化引起的血管疾患,病人的免疫功能损害,如器官移植个体、艾滋病、肿瘤化疗病人。
慢性骨髓炎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,骨髓炎在发展中国家主要以慢性形式存在,男性高于女性,年轻患者多见。
治疗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迁延不愈为慢性骨髓炎。
开放性伤口暴露在空气中,容易感染各种细菌。
患有基础疾病者免疫力低下,不易抵抗各种感染。
慢性骨髓炎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,表现为患肢增粗、组织厚硬、有色素沉着、周围肌肉萎缩。急性发作时可有全身中毒症状,年幼者因炎症可导致关节屈曲畸形。本病后期可并发关节强直、癌变等。
慢性骨髓炎者通常在静止期症状较轻,有反复发作病史,患肢增粗、变形。儿童发病者由于骨骶破坏而影响骨骼生长发育,使患肢出现缩短或内、外翻畸形,并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。患部皮肤薄,且色泽暗,易破损引起经久不愈的溃疡或窦道,窦道口流出臭味脓液。
如果急性发作,局部出现红、肿、热、痛现象,同时出现消瘦、贫血等慢性中毒症状。
年幼者因炎症可阻碍或刺激骨骺发育,患肢可短缩或增长,若软组织挛缩,可导致关节屈曲畸形。
慢性骨髓炎患者如果累积到关节,长时间炎症刺激,以导致关节强直。
慢性骨髓炎患者由于长期的局部脓肿刺激,会造成局部皮肤软组织恶变。
患者出现患肢增粗、组织厚硬的情况应首先去骨科就诊,遵医嘱进一步检查,明确病情,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来确诊本病,本病需要与骨结核鉴别。
若出现皮肤颜色暗沉、明显凹陷,患肢增粗、肌肉萎缩、组织硬厚、消瘦、贫血等症状,应及时就诊。
慢性骨髓炎患者有全身中毒症状,如高热、骨痛、关节僵硬、活动受限、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。
患者优先去骨科就诊。
因为什么症状来就诊?
以前是患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吗?
目前都有什么症状?(如患肢增粗、组织厚硬等)
此症状持续了多久?
既往有无其他病史?
可见骨膜下骨及密质骨增厚,骨密度增加。骨干内可见密度增高的死骨,边缘不规则,与周围有分界透光带,为死腔。骨干形态变粗、不规则、密度不均、髓腔狭小,甚至消失。骨干可弯曲变形,骨小梁失去正常排列,病变远侧骨有不同程度的萎缩。个别发生病理性骨折,发育过程可出现骨干短缩或发育畸形。
急性发作期通过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确感染程度。
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,不难确诊。
患肢增粗、组织厚硬、有色素沉着、周围肌肉萎缩等症状。
可见骨膜下骨及密质骨增厚,骨密度增加。骨干内可见密度增高的死骨,边缘不规则,与周围有分界透光带,为死腔。
骨干结核临床很少见,常合并其他部位结核,无混合感染时细胞计数正常,死骨及窦道形成比较少见。即使形成脓肿或窦道,经适当非手术治疗也容易痊愈。而慢性骨髓炎所形成的窦道愈合非常困难,往往经多次手术,数年数月还不能完全根除。窦道排出物稀薄的结核性脓液,细菌学检查可帮助诊断,鉴别诊断有困难时需行病理检查。
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,目前大多数病例早期发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,短期内可以治愈。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是清除死骨、消灭骨死腔、切除窦道、根治感染源,术后全身应用青霉素或敏感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。
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,慢性骨髓炎往往是多种细菌混合感染,应选择针对多数致病菌有效的霉素或抗生素,如头孢菌素。
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以手术治疗为主,治疗原则是应尽可能彻底清除病灶、摘除死骨、消灭无效腔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、促进创面愈合。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:
彻底去除窦道、瘢痕组织、死骨、异物,刮除死腔中的肉芽组织,切除不健康的骨质及空腔边缘。不可去除过多骨质,以免发生骨折。
彻底清除病灶后置入冲洗引流管,持续冲洗引流。伤口充分冲洗引流,感染容易控制,创面多能一期愈合,随着骨髓腔凝血机化、骨化而修复骨缺损。
股骨、胫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在病灶清除术后如无效腔很大,可用带蒂大网膜或肌瓣充填无效腔。肌瓣不宜太大,避免蒂部扭转及受压。
有些部位,如肋骨、腓骨中上段,骼骨和股骨大粗隆等慢性骨髓炎,因对功能影响不大,可手术去除病骨。
病程较长的慢性骨髓炎骨质受累广泛,患肢功能完全丧失、失用或周围皮肤恶变,或严重感染不能控制,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时可考虑截肢。
慢性骨髓炎的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,可达到完全愈合,少数患者的关节可能受到影响,极少数会出现功能完全丧失,患者术后需遵医嘱复诊。
慢性骨髓炎目前大多数病例早期发现,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,短期内可以治愈。
慢性骨髓炎若治疗及时、护理得当,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。
少数患者的关节可能受到影响,极少数患者会出现功能完全丧失,可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。
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诊,如果再次出现发热、局部疼痛应立即就诊。
慢性骨髓炎的患者饮食要合理搭配、清淡适宜、营养丰富,多吃富含维生素、蛋白质以及含钙量高的食物,忌吃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及烧烤类食物等。
患者宜给予易消化的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,如瘦肉、动物肝脏、蔬菜、水果等。
患者忌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,如板栗、年糕、米糕。
患者忌食用烧烤类食物,应清淡饮食,防止上火滋养细菌。
慢性骨髓炎患者应预防细菌感染,避免急性发作期的发生。避免负重和剧烈运动,减轻对局部的压力,防止出现病理性骨折和肢体畸形。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表现,以及患肢状态是否好转。
术后患肢制动,有病理骨折或清创后骨缺损较大者,可用骨外固定装置辅助固定,有助于获得治愈。
避免负重和剧烈运动,减轻对局部的压力,防止出现病理性骨折和肢体畸形。
遵医嘱按时用药,观察药物的疗效。
一般在早期就要进行患肢肌肉训练,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和关节粘连,后期除继续做患肢肌肉舒缩锻炼外,活动范围可扩展到各大关节。
家人应注意患者有无出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表现,如发热,应密切观察患肢的状态。
要家属了解一般疾病知识与护理方法,鼓励患者提高信心,从而改善患者心境,促进患者身心康复。
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时患者要遵医嘱服用,不要擅自停药、更改药量。
慢性骨髓炎多因为急性骨髓炎迁延不愈、骨外伤或骨手术后的感染造成,因此,要针对这些原因进行预防,本病目前暂无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。
本病目前暂无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。
儿童慢性骨髓炎多因为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造成,所以骨髓炎的急性阶段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。
成人慢性骨髓炎应积极预防骨外伤或骨手术后的感染。
在感冒发烧期间,尽快应用抗菌、退烧药,杀灭将有可能感染成为慢性骨髓炎的细菌。
外伤骨折或手术后感染中,及时准确的对症处理,控制细菌的进一步入侵。
避免过度劳累而降低机体免疫力,防止细菌趁虚而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