痱子是由于环境中气温高、湿度大,出汗过多不易蒸发而引发的一种表浅性、炎症性皮肤病。该病夏季高发,以丘疹、丘疱疹或水疱为主要表现,可以不痛不痒,也可以有瘙痒、轻度烧灼或刺痛感。治疗以外用药为主,天气转凉以后痱子可迅速自愈。
痱子是由于在高温、闷热的环境下,大量汗液不易蒸发,使得表皮角质层浸渍肿胀,导致汗管变窄或阻塞,汗液排出不畅甚至受阻,最终导致汗管破裂、汗液溢出到周围组织,而引发的外泌汗腺疾病。
环境较湿热为痱子发病的常见原因。
经常穿着不透气衣服、贴膏药、长期绷带包扎,影响皮肤正常散热排汗,可导致痱子。
小婴儿由于汗管发育不完善,且新陈代谢快,出汗多,容易出现痱子。
夏季气温高的时候,更容易出现痱子。
穿衣服太多、衣服过紧,导致出汗多也会捂出痱子。而夏天穿涤纶等化纤内衣,可使热量不易散发,随着湿度增加,局部微生物迅速繁殖,微生物的产物也使皮肤受到异常刺激,极易诱发痱子。
长期卧床、体质虚弱的患者,发生高热时可以出现痱子,而长期日光照射过度也会诱发痱子。此外,血糖升高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病菌的生长繁殖,易诱发痱子等皮肤炎性病症。
痱子是皮肤科常见病、多发病,热带、亚热带地区发病率较温带、寒带地区高。
由于宝宝皮肤比较薄嫩且各个功能器官发育不完善,所以容易出现痱子。
长期在太阳下暴晒,皮肤到不到有效的防护易出现痱子。
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皮肤通气功能障碍,进一步可导致痱子发生。
痱子表现为皮肤上出现针尖至针头大小的密集分布的丘疹、丘疱疹、水疱或脓丘疱疹,可无症状,也可伴有瘙痒、灼热感,少数深痱患者皮损泛发时可出现头晕、头痛、发热等全身症状。
根据汗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,痱子可分为4种类型,各类型具体症状如下:
密集多发的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小水疱,疱液清亮,水疱周围无红晕,易破,1~2天内吸收,留有细小脱屑,一般无瘙痒或疼痛等症状。好发于面部、躯干部位,常见于婴儿和长期卧床、体质虚弱且大量出汗者。
密集排列的小丘疹、丘疱疹,周围轻度红晕,常有烧灼感、刺痒或瘙痒等症状,消退后有轻度脱屑。好发于额头、颈部、躯干及皮肤皱褶部位,常见于婴幼儿、家庭妇女、高温作业者。
由红痱发展而来,红痱顶端出现脓疱,即为脓痱。
密集且呈现为与汗孔一致的肤色丘疱疹,出汗时变大,不出汗时不明显,一般不痛不痒。
患者可有头晕、头痛、发热、浑身没劲、呼吸困难、心动过速等全身症状,有时会出现皮肤多汗,尤其是面部、腋窝等处。
痱子是由于气温高、大量出汗导致的,因此及时通风散热,大多数痱子都会很快自然消退,如通过上述措施仍不能消退,应及时就诊。
出现丘疹、丘疱疹,皮损面积广,持续多日不消退,需及时就医。
皮损出现糜烂、疼痛等症状,需及时就医。
出现严重头晕、头痛,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
一般建议患者到皮肤科就诊,如果为婴幼儿,家长可以带患儿到儿科就诊。
皮疹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?
哪个部位开始出现的,后面都有哪些部位陆续出现?
一开始出现时有什么症状(如瘙痒、灼热等),后面症状有没有发生其他变化,是否有加重?
皮疹与天气及出汗的关系,是否天气凉快点、出汗少就会减轻,反之则加重?
有没有用过什么药?效果如何?
最近有没有发热?
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?
根据发病部位、皮疹特点,结合与气温和出汗的关系即可下诊断,一般无需检查。少数皮疹不典型或者考虑合并感染时,可做以下检查:
通过放大皮疹,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皮损结构特征,对痱子的诊断有一定意义。
通过手术切取一小块皮损做病理学检查,对于确诊有重要意义。由于是有创伤的检查,故该检查一般只用于针对诊断有困难的、严重的病例。
出现脓痱时,多数情况下是无菌性的脓疱,并非有细菌感染。当怀疑细菌感染时,可以做脓疱细菌培养以确诊。
发病处于炎热季节,机体存在大量出汗的现象。
发生于额头、颈部、躯干及身体皱褶部位等容易出汗的部位。
发病者为婴幼儿、儿童、高温作业者及高热患者。
皮疹为密集的小丘疹、丘疱疹、丘脓疱疹、水疱。
患者无自觉症状,或者自觉灼热、刺痒、瘙痒感。
气温降低、出汗减少时,皮疹可迅速消退,反之皮疹则再次出现。
夏季皮炎发生在持续高温、湿热的夏季,成年人多发,女性多见,好发于躯干和四肢屈侧,以双侧胫前多见,皮疹表现为红斑、丘疹、丘疱疹,瘙痒症状明显,反复搔抓后出现抓痕、血痂、皮肤肥厚和色素沉着等改变,无糜烂、渗出,天气转凉后皮损可以很快消退。
湿疹病因不明,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,湿疹好发于四肢,也可以泛发全身,婴儿湿疹好发于面部。急性湿疹皮疹表现多样,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、丘疱疹,常融合成片,可有渗出,瘙痒症状明显。
常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,患者可以表现为斑疹、丘疹、疱疹及结痂,该病传染性极强,儿童较为多见,多数患者经治疗恢复后在体内形成抗体,常可通过患者临床表现鉴别。
该疾病常由细菌、真菌、病毒等感染引起,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,并伴痒、痛症状,最常见的部位为头皮、面部、大腿等,可通过皮肤镜或组织病理学检查鉴别两种疾病。
痱子的治疗首先是要去除病因,即注意通风散热,减少出汗,部分痱子可以自行消退,对于皮疹较多、瘙痒症状明显的患者,给予相应的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进行对症治疗。
以清凉、收敛、止痒为原则,可使用炉甘石洗剂、痱子粉,瘙痒明显者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,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、糠酸莫米松乳膏等。若考虑合并感染的,可以外用抗生素药膏,如红霉素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等。
瘙痒明显的患者,也可以口服抗组胺药,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等治疗,合并感染较严重时,可口服抗生素治疗。
痱子一般无需手术治疗。
痱子患者可以服用绿豆汤、金银花露等,以清热、解毒、利湿。
保持身体处于凉快、干爽的环境,痱子多可以自然消退,白痱经1~2天可以自然吸收消退,红痱、脓痱、深痱皮疹较广的,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症状也能很快好转,预后均较好。
痱子能治愈,患者无需过度担心。
该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。
痱子是由于出汗过多、排汗不畅造成的,饮食方面保持健康均衡膳食即可。
西瓜、冬瓜有清热解暑和生津止渴的作用,对痱子有良好的食疗作用,患儿可适量食用。
苦瓜能增进食欲、清热解暑,如果患儿能接受苦味食物,可以适量食用。
适当增加饮水量,提高机体新陈代谢,促进疾病痊愈。
忌辛辣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芥末、大蒜等。
痱子患者应注意穿衣宽松、透气,保持居住环境或工作环境气温适宜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可以促进痱子尽快消退。
患者应穿宽松、吸汗、透气的衣物,出汗后及时洗澡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。
患者或患儿家属需要了解外用药物的作用、剂量、用法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,正确使用药物。
使用痱子粉应注意避免吸入呼吸道,以免引起患者不适。
痱子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高温、出汗过多造成的,因此主要预防措施就是要注意通风散热、减少出汗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。
穿宽松、透气的衣服,衣服料子应选择吸水性好、透气好的纯棉衣物。
室内保持通风凉爽,可以适当使用风扇或者空调。
避免在高温天气下剧烈活动,高温作业者应注意保持工作场所通风降温,衣物被汗液浸湿后应及时更换。
婴幼儿睡觉时应注意翻身,避免穿着包裹太多。
出汗以后及时洗澡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洗澡水温不宜过冷或者过热。
勤剪指甲,保持双手干净,以免因痱子瘙痒搔抓皮肤引发细菌感染。